您当前位置: 中网市场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孙瑞哲: 做好一件衣裳,是"美丽中国梦"的应有之意
编辑:zixun_1 发布时间:2017-05-25   动态次数: 226644
资讯导读:建设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是要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打造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发展的绿色产业和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  构建纺织服装行业的新未来,就是要锻造好涵盖“时尚产业板块、科技产业板块和先进制造产业板块”的“新三板”。

    编者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于5月21日在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暨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本篇根据现场PPT整理,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建设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是要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打造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发展的绿色产业和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

  构建纺织服装行业的新未来,就是要锻造好涵盖“时尚产业板块、科技产业板块和先进制造产业板块”的“新三板”。

“新三板”的重点发展方向

  (一)时尚产业板块

  提升文化自信,引领消费趋势。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以“大师、大事、大牌”为抓手,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为重点,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二)科技产业板块

  提升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以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为抓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满足社会新需求。

  (三)制造产业板块

  提升质量水平,控制综合成本。逐步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形成有效供给与消费升级良性互动局面。

  一、中国纺织工业的运行现状——世界纺织工业的贸易格局

  近年来,中国在美日欧三大纺织品市场的占比持续下降;2017年1-3月,我国在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2.31%、34.51%、59.99%,金额同比分别下降了9.5%、6.13%、4.32%;

  南亚、东南亚国家在世界纺织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本扁平化驱动全球纺织供应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生产与采购格局将会变得越来越区域化。

  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反映纺织转型升级的深入。

  生产纯棉32支纱的劳动生产率2000年为5.6 吨/人年,2015年达到27 吨/人年。

  棉纺万锭用工人数2000年为250人/万锭,到2015年降到60人/万锭。

  棉纺无梭织机占比2000年约为7.69%,2015年达到68.64%。

  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比从2000年的12.78%,上升到2016年的26.75%。

  二、中国服装产业的运行现状

  2016服装行业生产与工业增加值增速均有下降,2017年一季度服装产量有所增长。

  2016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314.52亿件,同比下降1.64%,增速同比下降3.64个百分点。其中梭织服装170.26亿件,同比下降2.76%;针织服装144.27亿件,同比下降0.26%。

  2017年1-3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68.25亿件,同比增长1.11%,同比提高0.82个百分点。其中梭织服装36.02亿件,同比增长0.32%;针织服装32.23亿件,同比增长2.01%。

  受服装产量下降和终端产品价格不振的双重影响,2016年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为3.8%,较2015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12月当月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4%。2016年,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势与纺织工业基本趋同,但全年增速低于纺织工业1.7个百分点,低于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

  2016年以来,我国服装出口持续负增长。

  自2016年5月后降幅逐步扩大。2016年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594.47亿美元,同比下降9.35%,为200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服装出口数量为295.93亿件,同比下降2.75%;服装出口平均单价4.29美元/件,同比下降7.54%。

  2017年一季度,服装出口降幅收窄,“量升价跌”

  据海关统计,2017年1-3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19.57亿美元,同比下降4.74%。

  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同比由负转正,增幅为0.47%;服装出口单价同比下降5.94%,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下滑。“量升价跌”致使一季度我国服装出口额下降了4.74%。

  2016年国内服装销售增速缓中趋稳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0218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

  2017年1-3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2614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

  2016年服装行业运营能力有所提;2017年一季度企业效益指标保持增长

  2016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78%,比2015年同期微降0.13个百分点;三费比例为7.89%,比2015年同期下降0.03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率提升0.13个百分点。

  在终端销售不旺的情况下,服装企业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取得成效,盈利水平保持稳定,运营能力有所提升。

  2017年一季度服装规模以上企业效益指标保持增长。

  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18.69亿元,同比增长7.43%;

  利润总额309.44亿元,同比增长10.14%;

  销售利润率为5.82%;三费比例为8.14%。

  三、中国服装行业的新挑战——国际市场竞争倒逼产业链新定位

  重点市场份额下降亟待重塑新型竞争优势

  服装出口负增长——

  1)国际市场需求不足;

  2)传统竞争优势弱化。

  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关税优势,国际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自2010年起,中国占欧盟、美国、日本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订单有向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家转移的趋势。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需要通过新定位嵌入全球价值链;

  通过产品、设计、营销、品牌四个层面,重启“Made in China”的新内涵、高附加值的认知模式,实现差异化竞争,获得在全球分工与贸易中的地位提升与综合溢价能力。

  要素价格上涨挤压利润空间——成本高企

  2016年,以服装面辅料为代表的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加大了服装行业的经营压力。

  中国服装协会2016年对重点品牌企业的调研显示,约六成企业认为成本上涨是现阶段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服装出口单价接连下挫——溢价有限

  从月度出口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服装出口价格降幅在波动中逐渐加深。

  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影响,以美元计价的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价格接连下挫,10月、11月、12月降幅分别为9.30%、12.63%、12.30%,致使全年服装出口额累计降幅较前期继续扩大。

  2017年一季度,我国服装服装出口单价同比下降5.94%。

  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新机遇——国家战略护航产业升级

  价值释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发展

  2016年,对沙特、吉尔吉斯、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和伊拉克等五国服装出口金额102.14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6.41%,对整体出口形成1.61个百分点的正向拉动。

  2017年一季度,我国服装对沙特、吉尔吉斯、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和伊拉克的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8.22%、7.13%、1.82%、62.41%和15.98%。

  《中国服装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

  未来服装行业增长性力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体经济支持性政策、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稳定性力量(庞大的经济体量与产业规模;完备的生产体系与产业配套);应变性力量(开放的对外格局;互联网生态与创新平台)

  中国服装制造2020推进计划

  发展目标: 2020年实现服装自动化制造和部分智能自动化制造。

  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计划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

  消费需求持续升级

   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居民收入增长以及中高收入阶层的崛起,服装消费需求将实现持续升级。

  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衣着消费支出将至少有6600亿元增量空间。

  服装行业消费升级的多重内涵

  品质感与价格组合更趋合理——消费性价比的基本面水准提升;

  消费需求的升级引发服务的升级——产品与体验的合二为一;

  消费的细分化与多元化——小众市场积聚长尾效应;

  消费的轻奢化与风格化——审美能力提升使消费品味提升并趋于理性。

  “小而美“的小众品牌,甚至去logo化的风格型品牌,开始取代规模型的商业品牌,成为消费者的偏好。根据光大证券的数据,2016年我国私人定制服装市场规模1022亿元,预计2020年达2000亿元。

  纺织服装产能布局持续调整中

  2016年,我国服装主要生产大省中,广东服装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同比下降2.5%,山东省同比下降0.5%;浙江服装产量同比增长0.2%,福建省同比增长1.9%。

  2017年一季度,新疆服装出口表现抢眼。服装出口金额同比猛增28.79%,占比较2016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服装业在资本市场与国际产能合作领域的表现活跃,并购、跨界、转型动作频繁

  据统计,截至2017年2月15日下午收盘止,沪深两市及在港上市的本土服装企业已达104家,市值高达6816.49亿元。

  2016年,“新三板”挂牌的服装企业(不包括纺织企业)共36家。

  品牌并购、跨界延伸与业务转型并存:

  1)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收购国际国内品牌,推出中高端副线品牌,丰富产品线;

  2)向物流、渠道、零售、服务等环节延伸;

  3)向多品牌、多品类、产品+服务式的生活方式品牌转化。

  例如: 朗姿构建“泛时尚产业互联生态圈”。出资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朗姿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整形美容产业领域。在2017年,将加速融合女装、婴童、医美、化妆品等四大业务板块。

  五、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的四个趋势关键词——虚实复合化

  实体店依然是服装新零售环节中的主战场

  普华永道2016年全零售调查:就服装而言,53%的消费者喜欢在店内购物。

  麦肯锡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三线以下城市网络零售总额首次超过一二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网购普及率89%,低线城市网购普及率只有62%,这部分人的数量达1.6亿,相当于一二线城市网购人数总和。

  三四线城市的实体店扩张势在必行。

  2017年1-3月衣着类商品线上线下销售增速均有所放缓

  2017年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2613.6亿元,同比增长5.4%。

  2017年1-3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4045亿元,同比增长32.1%。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穿类商品同比增长15.6%。

  网络零售对于整体零售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

  据德勤测算,2015年网络零售市场的增长贡献了全国零售市场增长的34.7%,相比2012年网络零售19.65%的增长贡献,翻了近一番。

  网络零售未来数年仍将会以远高于整体零售市场的增速增长。

  截至到2017年3月的数据,国内外时尚品牌实体店渠道扩张步伐并未中止,且呈现不断下沉趋势。

  ——智能普及化

  产品智能:从供给侧看,智能制造与智能可穿戴产品

  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产品设计智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Tractica LLC分析,世界智能服装市场销售额从2013年0.172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6亿美元。 Gartner报告,智能服装从2013 / 14年出货量几近为零,跃升到2016年的2600万件,成为智能穿戴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

  消费智能:从需求端看,VR / AR将普及并强化智能购物体验

  IDC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虚拟现实出货量预计为960万台,到2020年出货量将达648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80%。

  硬件设备是实现虚拟购物的首要前提,现阶段VR设备的高售价以及技术的不成熟成为短期内虚拟购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虚拟购物中关于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环节的设想在现阶段也未能实现。

  有温度的产品智能化——融合运动心理学、科技与时尚设计为一体的可穿戴智能产品成为热点

  ——体验交互化

  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体验交互化”,成为服装品牌新零售的特征

  实现线上线下同款、同时、同价;

  可选择在现场提货点自提或快递到家;

  可以以任何方式扫码和支付,同步全渠道的价格和库存;交互化的体验成为新零售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平衡产品设计、品牌历史和购物体验

  终端零售方式,更加注重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亲密互动,参与感、娱乐感的零售新体验。

  ——责任透明化

  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责任透明化”成为重要表现形式

  披露供应链/供应商责任绩效、产品环境足迹是重要内容,“责任透明化”与劳动者权益、环境保护、消费安全密切关联。

  2013年孟加拉工厂倒塌事件后,越来愈多的人权倡导者和消费者要求大型服装公司承担责任,为工人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公布供应商名单,第三方机构能监测工厂环境。

  日本迅销集团今年2月底公布了 146家优衣库(Uniqlo)品牌供应商的名字和地址。还将于今年年底公布优衣库副线品牌 GU 的供应商名单。

  美国服装零售商 GAP、英国零售商 Marks &Spencer(马莎百货)、瑞典 H&M、运动品牌Nike 都已经对外公布供应商名单。

  供应链运营透明化、成本透明化都在成为新风尚

  《Lifting the Veil:成本透明化的好处》的一份研究表明,解构了的产品价格让产品本身更获消费者珍惜。企业选择公开这些信息之后,消费者会认为这是一种“亲密的披露”,也会更喜欢愿意披露这些信息的品牌。

  Everlane和The Reformation等品牌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开设专门平台,公布生产和原材料成本。男装品牌Boga也在官网“The Know”页面下公布其面料和纺织品合作方的信息。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在主动顺应趋势,以报告促管理成为重要手段

  自2006年始,连续12年编制和发布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在印染、化纤、家纺和服装四个分行业推进信息披露,14家产业集群参与责任信息披露。

  2009-2016年,12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发布了近300份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半数以上报告通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发布会平台发布,近70份报告通过独立第三方的验证或协会鉴证,纺织行业不仅成为中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份数最多的制造业行业,同时也是报告验证比例最高的行业,做到了数量和质量双高。

  责任透明度工具 ——在线报告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集成

  纺织行业推出了我国第一个多用户社会责任报告在线编制和发布系统。

  行业社会责任工作进入O2O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价值的重组与共享。

  组织形式:

  创建社会责任报告在线系统,鼓励更多企业开展信息披露。

  参与方式:

  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绩效进行大数据化应用和分析,并以此向国际供应链推荐负责任的供应商。

  六、构建服装产业新优势的五大路径:

  责任——以人为本与绿色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先后开发可持续发展报告在线出版发布系统、CiE环境(化学品)足迹系统、绿色制造在线评价平台。这些工具都将集成到可持续采购(制造)地图中,成为可视化互联网应用,直观看出不同地区的可持续采购资质企业的分布情况,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可持续采购对接提供了便利的筛选渠道,现在已有500家企业登陆这个系统。未来3年将开发CSC900T在线评估系统、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系统。

  产品——需求导向与柔性制造

  变“资源导向”为“需求导向”,建立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模式,匹配个性化、多元化、立体化的需求升级

  中国服装协会于2016年5月成立“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打造信息资源平台、研究开发平台和成果推广平台,加速服装规模定制产业创新生态以及柔性供应链建设的系统形成。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纺织制造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

  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集成,实现协同设计、敏捷制造与精准营销,增加组织柔性;

  加快管理体系、标准体系、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管理流程、人员素质与智能制造体系的协同。

  服装领域内的“大规模定制”:

  (Mass customization)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标准技术、敏捷制造及柔性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通过组织结构和制造过程再造,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顾客或小批量、多品种市场定制任意数量产品的生产模式。

  发展趋势及方向——

  定制流程模块化、定制场景的虚拟化、全品类定制的平台化、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一体化

  渠道——线下体验与数字营销

  线下体验:融合消费者多感官价值诉求

  服装品牌实体店以倡导与品牌调性相契合的“生活方式”为着眼点,嵌入或者营造良性、可视化的商业生态,全面融合消费者的购物、休闲、教育等生活情境,注重线下体验,融合消费者多感官的价值诉求,提升进店率,增强了消费粘性。

  尼尔森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线下购物是一种愉快的外出活动,非常享受实体店铺购物带来的愉悦和满足,销售并不是线下服务唯一形式。

  数字营销:定位消费者新接触点

  未来的线下必然会更多的融合互联网和AI的优势,令线下零售具备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根据德勤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呈现出与数字化载体之间的强黏度。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上和社交媒体的信息。

  消费行为各个阶段中与数字化载体的互动方式

  德勤通过研究发现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阶段均对与数字化载体具有强烈的依赖。

  社交媒体同时也会提高消费转换率,多数消费者将社交媒体视作可靠的信息来源,在消费之前和之中使用社交媒体后,消费转化率提高了约20%。

  品牌——创意导入与文化自信

  品牌竞争取代产品竞争,文化、品质、服务三位一体构筑文化自信与忠诚度

  《中国服装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指出:“新环境下的市场竞争从价值链间的竞争上升为价值生态系统的竞争,以往量化的物质消费价值在向审美体验的文化价值拓展,这对传统发展观念及产业升级路径提出了挑战。”

  自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在服装服饰领域,以文化、品质、创意为核心 DNA 的品牌建设,成为企业立足未来市场竞争必要的发展路径。

  关键参数:导入独特的创意设计内涵,强化品质与服务产品的差异化识别,有效引导消费的忠诚度与归属感,提升品牌的文化自信力,释放消费磁场效应。

  麦肯锡的2016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只关注少数几个品牌,其中一些人则进一步锁定某一个品牌。中国消费者并不很愿意在自己关注的品牌之外购买其他品牌。在服饰品类,愿意选择非备选品牌的消费者比例,已经从2011年的约40%降至2015年的不足30%。

  普华永道的《2017年中国零售白皮书》显示:价格驱动的时代渐行渐远。品牌、品质成为中国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因素,网购已经从“淘货”进化到了“选货”的阶段,“品牌授权、售后保障”成为中国消费者对“品质商品”的三大主要判断因素。

  人才——跨界融合与多元孵化

  教育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到2020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

  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28%左右;

  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6%以上。

  服装行业人才的技能化:

  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创新型技术的基础人才与领军人才。

  服装行业人才的复合化:

  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团队。

  服装行业人才的国际化:

  多方面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由CFW中国服装人才网发布的《2016 - 2017年度中国服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度,人才求职对服装设计师、CAD/制版/样版师、QC跟单、生产厂长、QC质检、采购、外贸跟单等职位热度最高。服企雇主发布频率最多,需求最热为CAD/制版/样版师、服装设计师类岗位,另有质量控制、销售和开发、电子商务运营等专业型人才需求依然靠前。

  报告同时指出:设计开发、技术工艺、工业工厂、市场营销等岗位类别,人才求职选择多,企业招聘需求多。但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存在的诸多错位,依然导致无工作可找,无人才可用。总体而言,技术型、专业型、经验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当前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尤受青睐。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

  服装,是表与里,技与艺,时间与空间,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服装,承载着人类辛勤的劳绩,更蕴藏着生活存在的诗意。

  创意 ? 诗意? 生意;

  做好一件衣裳,是“美丽中国梦”的应有之意。

  (信息来源:中国服装协会、常熟服装城)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点赞
    (145)
  • 喜欢
    (118)
  • 玫瑰
    (42)
  • 笑脸
    (8)
  • 产品不错
    (55)
  • 款式新颖
    (53)
  • 价格合理
    (39)
  • 交货及时
    (7)
  • 讲究信用
    (32)
  • 服务周到
    (41)
  • 待人和气
    (24)
  • 交通方便
    (5)

cotv-android-app


免费声明:

1、本网展示的内容见“信息来源”,其真实性请网友自主核实,对不正常要求预付定金、中介费或其他费用等的,都可能是欺诈信息,请务必谨慎,以防上当受骗!

2、以上展示的信息由网友发布提供,如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或者有冒犯肖像及不良信息的请立即致电客服删除!客服电话:0575-85672028,手机/微信:15313206870,并立即发邮件至523138820@qq.com、301053658@qq.com。

转发分享得红包